EN

The white stuff

2011.08.22
中國時報 / 汪宜儒


陳韻如(許正宏攝)
 

畢業自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,曾是德國德紹(Dessau)國家劇院芭蕾舞團舞者的陳韻如,近一年來參與了包浩斯基金會的《Play Bauhaus》計畫,實驗舞蹈、空間與建築三者間跨界互動的表現可能。  

旅外的台灣舞者非常多,有一位頗為特別,她的服務單位不是劇院或舞團,而是建築界聞名的德國包浩斯基金會。畢業自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,曾是德國德紹(Dessau)國家劇院芭蕾舞團舞者的陳韻如,近一年來參與了包浩斯基金會的《Play Bauhaus》計畫,實驗舞蹈、空間與建築三者間跨界互動的表現可能。  

以建築聞名的包浩斯基金會二○○○年開始一項顛覆傳統又具實驗性的《Play Bauhaus》計畫。陳韻如表示,過去包浩斯的設計給人的印象多半是簡約實用的、冷冷的,為了創造包浩斯新形象,基金會找上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,包括音樂、劇場、舞蹈,重點在於活化包浩斯在當代藝術的各種可能。  

目前《Play Bauhaus》已到過日本東京大學、布拉格劇場展、德國的德雷斯頓美術館等地演出,明年還將到希臘、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。  

七十三年次的陳韻如,大學畢業後背上行囊到歐陸流浪,找跳舞的機會。二○○九年她進入德國德紹國家劇院芭蕾舞團,而包浩斯學校就在同一個城市。在一次包浩斯學校與舞團的編舞合作上,陳韻如被包浩斯的舞台藝術總監布魯門(TorstenBlume)相中。  

陳韻如回憶,當時她在一旁暖身,「瑜伽與太極導引」,可能因為她的暖身方式跟別人不一樣,布魯門找她聊天。幾次約談後,陳韻如逐漸認識包 浩斯基金會與《Play Bauhaus》。去年她和舞團約滿,以編舞者與舞者的身分加入布魯門負責的《Play Bauhaus》計畫。  

陳韻如長髮、挺鼻、豐唇,她爽朗的笑容、大剌剌的動作與率真令人印象深刻。陳韻如的母親是前田徑國手呂明秀,父親也是畢業自輔大體育系的 運動好手。她學舞的路上,從韻律、芭蕾、民俗到舞蹈科班都學過,好動的她不甘於此,還學了跳街舞、爵士。「對我來說,多元化的身體動作就是生命力量展現的 方式。」  

「反叛因子很強大啊我!我就不懂,為什麼跳舞一定是腳要抬得頂高、身體線條延展到極致才是美?」因此,她的履歷上,還曾經擔任體適能教練、街舞比賽冠軍,也曾為蘇打綠、陶喆等藝人的大型演唱擔任編舞。  

她說,古典芭蕾沒有不好,「我還是很愛,但那其實都在重覆歷史與技巧。我什麼舞都跳,其實就是一種對傳統的反叛。」陳韻如的母親不但是成 功的運動員,退休後轉任教職,還開了一間體適能機構,大家都一直問陳韻如什麼時候去幫媽媽處理事業,加上她觀察到在台灣舞蹈環境限制大。三年前她選擇出國 自由跳舞。  

她認為包浩斯基金會的計畫:「他們想實驗的,跟我渴望的自由一樣,都是要顛覆一些既有的框架。」